国产AI芯片的进化速度,已经远超想象。继RK3588之后,瑞芯微再次推出全新平台——RK3576。它更轻、更省、更强,正成为下一代AI边缘计算的“性能新标杆”。本文将从核心模块到开发板,全面解析这颗国产AI新星的真正实力。
从RK3588到RK3576——国产AI芯片的性能新梯度
在AI边缘计算领域,算力与功耗的平衡一直是硬件设计的关键。瑞芯微在推出RK3588之后,又推出RK3576,正是为了构建更完整的性能梯度,满足不同层级的AI终端需求。

●RK3588:算力更强(A76 + A55、双核宽带内存、8K 编解码、三核 NPU),适合对性能、视频分辨率和并行 AI 推理有极高要求的高端产品。
●RK3576:成本与功耗优势明显,仍提供 6 TOPS NPU 与 4K 视频能力,适合预算受限、功耗敏感的中端嵌入式设备。
RK3576在算力上仍保持高规格的6TOPS NPU,并在功耗和封装尺寸上更具优势。这意味着,它更适合部署在边缘计算、AI终端、智能工业、车载控制等对能效比要求极高的场景中。
LCH3576核心模块:42mm的国产算力心脏
LCH3576核心模块基于瑞芯微RK3576平台设计,尺寸仅有42mm × 42mm,但功能却相当齐全。模块采用邮票孔 + LGA封装连接方式,既保证了高可靠性,又兼顾低成本与灵活性。它引出了 LCC160pin + LGA148pin 对外引脚信号,涵盖显示、摄像头、音频、网络、存储等主流接口。


“一块42mm的小模块,撑起整个平台的算力心脏。”这一设计使得LCH3576不仅适用于原型验证,更能直接进入工业级批量应用。它让开发者在原有主控架构上轻松升级AI性能,而无需重新设计主板,极大降低了产品迭代成本。
LCH3576产品详情:https://www.neardi.com/cms/index/productsd.html?id=76&title=LCH3576
LKD3576开发板:接口全面,体验超预期
作为LCH3576核心模块的官方评估平台,LKD3576开发板在接口设计与拓展性上堪称全面。
硬件配置如下:

电源:DC 12V/3A
网络接口:2*1000M Ethernet
USB接口:3*Type-A USB3.0 + 1*Type-C (Debug)
摄像头接口:3*4Lane MIPI-CSI
显示接口:1*HDMI2.0 + 1*MIPI-DSI(支持触控)
音频接口:MIC输入,Headphone输入输出,Speaker立体声输出
通信模块:FD7352S,支持双频WIFI6&BT5.4
扩展接口:Mini-PCIe(支持4G/5G模块),M.2接口(支持2242 SSD)
工业串口:UART、CANFD、RS485
在实际体验中,LKD3576的表现远超预期。我们同时接入3路MIPI摄像头与触控显示屏进行图像处理测试,系统运行流畅,延迟低、温度控制良好。AI推理测试中,NPU在多模型并行任务下稳定输出,功耗控制表现优秀。不仅是性能在线,更让人惊喜的是它的系统稳定性与开发便捷性。
LKD3576产品详情:https://www.neardi.com/cms/index/productsd.html?id=72&title=LKD3576
从模块到整机:一站式AI边缘平台
RK3576平台的另一大亮点,是它的完整生态支持。
● 无论是核心模块还是开发板,Neardi均提供配套的SDK、固件和WIKI教程,帮助开发者从上电调试到AI部署快速上手。
●✅ SDK支持:Android、Ubuntu、Debian、Buildroot、银河麒麟、OpenEuler等主流系统
●✅ AI框架兼容:TensorFlow、ONNX、PyTorch等一键转换
●✅ 开发工具链:RKNN-Toolkit3支持模型转换与性能优化
●✅ 生态文档:开放WIKI,持续更新开发案例与Demo
这意味着,LCH3576+LKD3576不仅仅是一块硬件,更是一整套“即插即用”的AI边缘方案。
wiki链接:https://wiki.neardi.net/zh-Hans/docs/rockchip-rk3576/LKD3576/gettings-started/specs/
应用前景:RK3576正在打开更多AI场景
凭借灵活的性能配置、高算力NPU、以及低功耗优势,RK3576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和场景,为嵌入式AI开发提供了更加高效、稳定的硬件平台。它不仅能够满足单一设备的计算需求,更能够支撑复杂的多模态AI应用,让AI终端真正落地到各行各业。
智能终端
AI视觉盒子、智能监控摄像头、智能门禁系统
人脸识别、动作识别、行为分析等实时AI推理
支持多路摄像头同时接入,保证高帧率和低延迟
工业控制与制造
工业机器视觉检测、缺陷识别、边缘计算节点
智能工厂的实时监控与异常报警系统
支持多传感器数据融合,提升自动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水平,适合连续运行的工业环境
车载与IoT终端
智能仪表盘、车载监控、AVM环视
支持边缘AI运算,实时处理驾驶行为、环境感知和安全监控
配合4G/5G通信模块,可实现远程数据上传与实时分析
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2025.10.27
 2025.10.27 
 咨询电话
咨询电话 商务合作
商务合作 微信公众号
微信公众号 地址
地址